#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PRdaily立場#
“從自主技術創新到高質量品牌建設,解碼知識產權賦能汽車品牌的戰略?!?/b>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
2025年7月,國務院國資委印發《關于新時代中央企業高質量推進品牌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要全面加強品牌戰略管理,推進品牌深度融入企業發展。全面加強品牌目標管理,鍛造品牌價值提升核心能力。全面加強品牌過程管理,強化品牌價值提升制度保障。全面加強品牌資產管理,系統提升整體品牌價值。全面提升品牌國際化水平,增強品牌全球影響力?!兑庖姟返某雠_,體現出央企品牌工作將更關注價值創造,為知識產權賦能汽車品牌建設指明了方向,為中國汽車品牌實現高質量躍升提供了清晰路徑。
在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期,品牌建設已不再是單一部門的職責,而是需要行業和企業內部協同發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知識產權必將成為串聯技術創新與品牌價值的核心紐帶。因此,中國汽車知識產權運用促進中心(以下簡稱“運促中心”)發起的“技術創新領先企業評選”與“技術先鋒車型認定”活動,不僅是對《意見》精神的具象化實踐,更為行業提供了從“專利→技術→品牌”可落地的轉化路徑。
PART 1
構建品牌一體化體系:
打破部門壁壘,讓知識產權成為全域協同的黏合劑
《意見》要求“充分認識品牌戰略是企業核心競爭戰略”,強調需順應產業、消費、市場三重升級趨勢,聚焦企業核心價值定位、自身資源稟賦和行業競爭態勢,科學制定品牌戰略。同時《意見》指出需“推動品牌戰略與企業發展戰略一體部署”,破解“品牌工作孤島現象”,要求整合內外部資源實現全流程貫穿。這一要求直指當前汽車企業品牌建設的核心痛點 —— 多數企業仍將品牌建設視為營銷部門的專屬職責,導致技術研發、專利確權與品牌傳播嚴重脫節。
對汽車企業而言,知識產權賦能品牌建設是行業趨勢,各部門需共同參與“知識產權品牌化”過程:技術部門在研發階段就應考慮專利布局與品牌定位的匹配度,如高端品牌需重點布局豪華感相關的外觀設計專利;知識產權部門需建立專利與產品的關聯數據庫,方便市場部門快速調??;市場部門則要學會將專利技術“翻譯”成消費者易懂的語言,如將“多傳感器融合算法專利”轉化為“像老司機一樣精準判斷路況”的場景化表達。
真正的高質量品牌建設,需要建立“研發—確權—生產—營銷” 全鏈條協同機制。以某新能源汽車品牌為例,其成立跨部門品牌戰略委員會,由高管牽頭,技術部門負責輸出核心專利清單,知識產權部門審核專利確權狀態,市場部門將專利技術轉化為品牌傳播點,生產部門確保專利技術在實車中穩定落地。這種協同模式使該品牌某款車型的“電池熱失控防護技術”傳播素材,既包含知識產權、技術原理等硬核內容,又通過測試視頻等具象化呈現,實現了技術可信度與傳播感染力的統一。
運促中心發起的“技術創新領先企業評選”活動,設計了多維度專利指標,將無形中推動企業各部門形成目標共識:技術部門需關注“發明專利占比”以提升創新深度,生產部門需配合“專利上車量”指標確保技術落地,市場部門則需基于“專利創新指數”提煉品牌差異化賣點。這種全域協同不僅提升了品牌建設效率,更讓研發端口感受到技術創新的市場價值,激發持續創新動力。
PART 2
強化品牌技術內核:
讓專利從法律文件變為品牌的 “硬核身份證”
《意見》強調“把自主創新作為品牌創建內核,大力提升品牌的科技含量”,要求“推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品牌創新的有效聯動”,“增強新技術新產品市場吸引力、號召力”。這一要求在消費者對技術真實性日益敏感的當下尤為關鍵。當前汽車市場,“PPT 技術”“概念營銷” 層出不窮,導致消費者對品牌技術宣傳的信任度下降。而專利作為受法律保護的創新證明,是破解這一困境的最佳工具。
2024年中國汽車發明專利授權量按自主整車集團統計,東風汽車發明專利授權量連續三年位列第一。其東風奕派008圍繞“專利數量×實車應用”展開技術品牌宣傳。東風奕派008在馬赫動力的178項、SOA智能座艙與駕駛輔助的181項以及安全技術的146項自主知識產權創新應用方面取得了杰出成績,并獲得了中國汽車知識產權運用促進中心頒發的《自主知識產權創新應用證書》。這種以專利為錨點的傳播,讓“技術領先”的品牌形象有了堅實支撐。
2025年6月,吉利汽車在其“雷神AI電混2.0”技術發布會中,引用運促中心發布的“2024年中國汽車混合動力控制系統創新企業排行榜第一”的數據,使“技術領先行業”的品牌主張更具說服力。這一案例印證了《意見》中“增強新技術新產品市場吸引力”的要求 —— 當專利從法律文件轉化為可傳播、可驗證的品牌標識,品牌的技術內核才真正堅實可信?!凹夹g創新領先企業評選”已逐步成為企業技術實力的權威認證。
PART 3
創新品牌傳播邏輯:
用技術認證搭建企業與消費者的 “信任橋梁”
《意見》指出需“結合市場需要和行業發展,突出差異化競爭優勢”,“聚焦目標受眾,增強議題設置能力,做精做優傳播內容,引發品牌共鳴,帶動共同傳播”。要求品牌傳播跳出“自說自話”的誤區,建立與消費者的有效溝通。技術創新具有專業性強、理解門檻高的特點,如何讓消費者真正感知并認同,是汽車企業面臨的共同挑戰。
運促中心在知識產權傳播的實踐過程中,已形成一套成熟的創新傳播路徑,為這一難題提供了解決方案。通過對專利魅點技術分析提煉、VR技術在線體驗、技術專家深度訪談以及技術爆炸圖動畫展示等創新手段,讓消費者感知技術、理解技術、聽懂技術。用技術認證搭建企業與消費者的“信任橋梁”。
PART 4
激活無形資產價值:
讓專利運營成為品牌資產增值的“加速器”
《意見》明確需“以評促建推動品牌資產科學管理和有效運營”,“梯次培育優質品牌資產”,“科學評估品牌資產”。專利作為重要的無形資產,其運營水平直接影響品牌價值。運促中心托管超過1.3萬項專利,并推動《汽車專利價值評估通則》團標發布,為專利資產的科學管理提供了依據。
“技術先鋒車型認定”活動將“專利上車量”作為重要指標,就是為了推動企業建立“專利運營 — 品牌增值”聯動機制。企業專利不僅可以賦能自身的車型產品,還可通過許可、公開等方式賦能整個行業,既可以通過專利獲取目標收益,又可以促進行業技術的共同進步。
吉利汽車就在其產品技術發布會上,將部分安全領域相關技術專利向全行業公開,不僅推動汽車行業在安全領域的發展,同時強化了“技術輸出者” 的品牌形象。這樣的案例契合《意見》中“梯次培育優質品牌資產”的要求,讓無形資產真正成為品牌價值的“硬支撐”。
PART 5
結語:
以知識產權為紐帶,實現中國汽車品牌價值躍遷
將知識產權深度融入品牌建設的全流程,是中國汽車品牌建設質量躍遷的重要抓手。國資委《意見》的落地,需要企業以專利為核心紐帶,在戰略層面構建協同體系,在技術層面夯實品牌內核,在傳播層面打通用戶認知,在運營層面激活資產價值?!凹夹g創新領先企業評選”與“技術先鋒車型認定”活動,正是通過這種系統化實踐,進一步強化了“專利→認證→品牌”的轉化鏈,為行業提供了可復制的“專利賦能品牌”路徑。
當專利不再僅僅是技術部門的“成果證明”,而成為品牌建設的“通用語言”,中國汽車品牌才能真正實現從“規模擴張”到“價值引領”的跨越,在全球市場樹立起“技術可信、品牌可敬”的中國形象。
(原標題:【品牌賦能】新時代下,中國車企如何提升品牌力?)
欄目支持,共建合作伙伴持續招募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
編輯:IPRdaily辛夷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注:原文鏈接:【品牌賦能】新時代下,中國車企如何提升品牌力?(點擊標題查看原文)
「關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領先的知識產權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致力于連接全球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人才。匯聚了來自于中國、美國、歐洲、俄羅斯、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長型科技企業的管理者及科技研發或知識產權負責人,還有來自政府、律師及代理事務所、研發或服務機構的全球近100萬用戶(國內70余萬+海外近30萬),2019年全年全網頁面瀏覽量已經突破過億次傳播。
(英文官網:iprdaily.com 中文官網:iprdaily.cn)
本文來自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并經IPRdaily.cn中文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tyccp6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