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PRdaily立場,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深度對話小米知識產權戰略團隊專利許可總監程爽?!?br>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
程爽,小米專利許可總監兼蜂窩通信許可負責人
程爽,小米知識產權戰略團隊的專利許可總監,是小米多項重大許可協議的關鍵推動者,深度參與了小米與Orange、西門子、松下等公司的許可談判。她身兼許可經理和專利律師雙重角色。在小米,像她這樣“一人多崗”的情況很常見,團隊中一半以上都是女性,跨職能協作也讓效率最大化。
2016年,程爽與小米前任及現任知識產權戰略負責人徐然和魏娜等人一起,隨小米收購的知識產權投資與咨詢公司智谷加入小米。智谷聯合創始人Paul Lin在2016年至2022年間主導了小米的知識產權戰略。
在智谷工作期間(2013-2016年),程爽負責專利申請、評估及收購。加入智谷前,她曾為一家數據通信公司從零開始制定知識產權戰略。此前,她的職業生涯始于北京一家知識產權事務所,并擁有清華大學控制工程碩士學位。
在這次采訪中,程爽帶我們深入了解她的專利許可職業生涯的幕后故事,分享了她幫助促成的難忘的交易。為簡潔、清晰起見,文中回答經過了一定編輯。
你的一天通常怎么過?
我的核心職責是為公司爭取有價值的專利許可,保障業務運行并增強競爭力。
我的一天一般從交易研究開始,包括分析許可方A的專利組合、其專利無效歷史和侵權訴訟結果,以及公開新聞或財務報告,來構建該公司的整體畫像。這有助于我制定談判策略。
然后,我與評估團隊討論如何有效評估另一家許可方B提供的示例性權利要求對照表,從而形成技術討論的大致工作流程。
中午,我與許可方B進行視頻通話(能面對面更好),討論他們的報價和后續步驟,包括技術討論的工作流程以及小米的反報價。之后,我向團隊簡要介紹進展情況,分配后續任務,確保步調一致。
轉向另一個許可方:這次輪到小米向許可方C發出反報價。盡管對方無法提供其現有許可協議,這使得我們難以判斷小米是否受到了不公平對待,但我仍會與知識產權律師合作,根據現有信息(包括專利組合的技術評估結果)準備反報價條款清單。
下午,我與團隊中的其他許可總監合作,為談判安排資源,比如與許可方D的技術討論。接著,我向高層匯報與另一家許可方E的待定交易的戰略重要性,強調獲取其非蜂窩SEP專利將補強我們的專利布局,并解釋許可費的合理性。同時,我還和我們的法律顧問合作,處理另一家許可方在許可談判期間突然起訴小米的情況。
傍晚,我與知識產權律師合作起草許可協議,重點關注許可產品和專利,許可范圍和期限等條款。我還與一家專利池管理方會面,增進互信,了解其專利池項目的最新進展,探索未來合作的可能性。
晚上,我們團隊一起研究近期的法院判決,并創建共享文檔記錄主要收獲。最后,我參加一個線上行業研討會,和同行分享近期判例觀察和SEP許可心得。
說說你最難忘的幾筆交易,以及你在其中的角色?
我的第一筆交易是Via LA的AAC專利池許可:我當時的領導Paul Lin是小米的主要談判代表,我擔任次要談判代表。我見證了Via AAC專利池替代費率結構的誕生,其中引入了區域折扣。盡管大家通常認為專利池的費率表無法談判和修改,但Via傾聽了市場意見,并努力與專利權人合作修改費率表,這推動了AAC標準的廣泛采用,并減少了許可摩擦。
幾年后,我作為AAC專利池續簽的主要談判代表,為公司和對方達成了一項雙贏交易。我很自豪地看到,考慮到發展中國家經濟因素的R1/R2費率結構如今已被行業廣泛接受。
最難忘的交易是一項涉及Orange、西門子和IP Bridge的多邊交易。我是小米的談判代表。這是前所未有的一筆交易,不僅涉及三家許可方,還涉及不同標準的專利。如果沒有各方秉持的開放、創造性和靈活的態度,這筆交易是無法達成的。這段談判經歷非常獨特,最終我們還獲得了2023年亞洲知識產權商業大會的“年度交易”獎。
另一筆值得關注的交易是與松下和Sun Patent Trust(SPT)達成的聯合許可。起初,小米分別與這兩家許可方進行談判,盡管SPT是由松下設立的,其專利組合也源自松下。我是小米與這兩家許可方的談判代表。隨著許可討論的推進,盡管我們一直努力保持真誠對話,但這兩家許可方還是對小米提起了多司法管轄區的訴訟。在積極應訴的同時,我們決定將談判整合,看看是否有可能達成聯合許可。2024年10月,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出現了,英國上訴法院承認小米是善意被許可人,并頒發了臨時許可,以促進標準必要專利許可糾紛的解決。不久之后,三家公司達成了聯合許可協議。
你的許可職業生涯中,關鍵時刻有哪些?
其中一個時刻是從“no”到“yes”的轉變。我曾遇到一位交易對手直接拒絕小米的更新提案,盡管該提案顯著提高了之前提案中的付款金額,但遺漏了一個我后來才知道對他們很重要的部分。這導致那次談判不歡而散。
雖然我對出現不同結果不抱太大希望,但我們仍然保持溝通渠道暢通。在了解到那個部分對對方的重要性后,談判變得積極多了。這讓我認識到,談判不是克服阻力,而是要發現價值不對稱。這次經歷強化了我的信念,即“no”往往是一個信號,提示我們要更深入地挖掘對方未說出口的需求,確保結果與雙方的核心目標一致。
另一個關鍵時刻與一場高壓的蜂窩SEP談判有關,在談判期間,一個關鍵市場突然發生了監管變化,帶來危及小米業務的不確定性。隨著最后期限的臨近,我協調小米的法律、業務和政策團隊,設計了與區域法律變化對小米潛在影響相關的額外安全港條款,同時保留了雙方已達成一致的條款。這不僅挽救了這筆交易,還使小米在動蕩的市場中成為一個具有前瞻性的合作伙伴。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在將干擾轉化為戰略勝利時靈活性和內部協調的重要性。
我的職業生涯中一個明確的主線是在跨境談判中建立信任。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間與一家亞洲許可方談判時,雙方只能依靠視頻通話和電子郵件進行協商。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之間很難建立信任。當旅行限制一解除,我就優先安排面對面會議,以便雙方能夠親自見面并更高效地進行討論。通過打破障礙、建立互信,雙方成功探索了在許可之外的一些創造性條款,分歧逐漸縮小,最終達成雙贏交易。這段經歷堅定了我的信念,即談判不在于對抗,而在于創造共同價值。
這些時刻塑造了我的理念:談判不是為了獲勝,而是為了制定可持續關系并推動互利共贏的解決方案。
你面臨過最大的挑戰是什么,又是如何克服的?
就個人而言,最大的挑戰之一是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駕馭高風險的跨境專利談判。例如,為4G和5G、HEVC和VVC等不斷發展的技術獲取許可協議,需要在法律要求的剛性與不斷變化的商業動態之間取得平衡,尤其是在應對多樣化的監管環境時。為了克服這一挑戰,我的方法是持續學習,及時了解全球知識產權趨勢,并與技術專家和內部法律顧問密切合作,使許可策略與小米的技術路線圖保持一致。魏娜等領導的指導,也幫助我完善了風險評估和與利益相關者溝通的能力。
在團隊層面,我們這種獨特的“一人多崗”模式(例如團隊成員經常承擔許可談判代表、專利律師、技術專家中至少兩個角色),可能會在決策和資源分配方面造成復雜性。要確保法律、商業和技術之間的無縫協調,需要健全的框架。我們通過培養開放對話的文化,并利用數據驅動的工具來評估專利價值和許可風險來解決這一問題。魏娜的領導強調透明度和共享所有權,這使我們能夠匯聚專業知識,共同應對挑戰。
注:
本文(英)原載于IAM媒體網站,記者:Nicole-Anne Lagrimas
https://www.iam-media.com/article/look-inside-xiaomis-ip-team-the-negotiator-siemens-panasonic-deals
(原標題:走進小米知識產權團隊,深度對話與西門子、松下許可交易的幕后談判人)
欄目支持,共建合作伙伴持續招募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
編輯:IPRdaily辛夷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注:原文鏈接:走進小米知識產權團隊,深度對話與西門子、松下許可交易的幕后談判人(點擊標題查看原文)
「關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領先的知識產權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致力于連接全球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人才。匯聚了來自于中國、美國、歐洲、俄羅斯、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長型科技企業的管理者及科技研發或知識產權負責人,還有來自政府、律師及代理事務所、研發或服務機構的全球近100萬用戶(國內70余萬+海外近30萬),2019年全年全網頁面瀏覽量已經突破過億次傳播。
(英文官網:iprdaily.com 中文官網:iprdaily.cn)
本文來自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并經IPRdaily.cn中文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權利人同意,并附上出處與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tyccp6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