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馳,畢業于清華大學,現任 IBM 亞太及大中華區知識產權總監。擁有中國專利代理人資格和律師職業資格,具有十二年的知識產權工作經驗。負責管理 IBM 亞太及大中華區知識產權法律部門和法律事務及該地區的全部知識產權資產,所管理的知識產權資產近萬件。帶領團隊不斷學習專業知識,扎根本土,通過各種國際行業會議,擴大影響。
IBM 在中國的知識產權團隊于 2000 年成立,發展迅速, 目前早已是公司在美國本土之外最大規模的知識產權團隊。大規模的團隊正是為了支持在中國的知識產權申請和保護。
IPRdaily:您是在怎樣的契機下加入 IBM 的?在您看來,IBM 最吸引您的地方是什么?
徐馳: 在從事知識產權行業的初期,我加入了 IBM 知識產權法律部。當時選擇加入 IBM,原因是他在知識產權的保護和運用方面處于世界領先的水平。加入 IBM 之后感受最深的是當時的部門領導張艷女士一直以來所營造的部門內部濃厚的學習、分享以及公開透明的工作氛圍,以及團隊所共同秉持的扎實工作,不斷精進專業技能的工作態度。在這個環境下,我可以心無旁騖地從最基本的專利挖掘、專利撰寫和答復審查意見學起,逐漸過渡到復雜的知識產權交易、糾紛處理等復雜的工作內容,并且每天都能學到新的內容,隨著公司業務的擴展和轉型不斷接觸到前沿的知識產權問題。同時,作為一家擁有近 40 萬員工的跨國企業,我有機會與全球各地的涉及各個領域的專家進行溝通、學習,不僅是知識產權業務,更包括前沿性的技術問題、非知識產權的法律問題、商業層面的知識等。
徐馳:IBM 的知識產權布局是與公司的商業、技術戰略緊密關聯的。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計算是 IBM 轉型后的重點領域,因此,在這些領域的技術研發和專利申請也自然成為專利布局的重點。當然,技術領域的分布僅僅是專利布局的一個重要維度,還需要考慮其他諸多方面,例如根據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市場重要性及知識產權保護水平進行地域的布局等。
徐馳:與其說是挑戰,不如說是提升知識產權行業工作效率和質量的機會。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介入傳統的專利翻譯、專利撰寫的形式審查等工作, 幫助企業節約成本并提升效率;另一方面,在專利審查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在現有技術檢索等方面發揮極大的作用, IBM 也已經將人工智能相關服務應用到一些國家的專利局審查系統并在進一步探索更廣泛的應用。我們也注意到目前國內也有一些人工智能的解決方案可以幫助進行專利檢索,甚至是外觀設計專利的圖形檢索。當然,這確實也給知識產權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積極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強化對技術方案的理解以及對法律相關問題的深入理解,避免被人工智能所替代。